RESUME Reloaded

學友仔女, 談社會, 論政經, 講文化, 搞藝術....... 過生活

30 July 2006

Boys And Girls

我必須承認, 聽著大家就'香港男女'的討論, 我覺得非常享受, 十分新鮮, 但搭不上嘴。

我想不到, 一句'作死你'是會讓人對一名女子如此失望。我因此強烈呼籲大家不要學McDull媽麥太, 失驚無神就講句作死你。

我亦都想唔到, 講得出 Yamaha Kawaii 以外的鋼琴牌子, 能夠認出幾個馬友友郎郎李雲迪任劍輝白雪仙以外的中外音樂人, 能記起鳥山明謄子不二雄黃玉郎以外的畫家等, 是可以'叮叮'聲咁為一位男仔嘭嘭聲加分。都係果句, 呼籲大家即使唔鍾意藝術, 也要買本 Whatever for Dummies 極速進修, 務求做足無限分。

一直以來, 我只看過兩本以男/女來分類的書藉, 分別是《搞定女人》《搞定男人》, 是為了自己的幸福, 也因為寫書的人是同志。一直以來, 我相當抗拒火星土星之類的書藉, 因為我懷疑它們跟Patriarchy走得很埋。

我懷疑我的 comment '大家覺得香港的男仔/女仔唔夠班, 係因為你未遇到個0岩 gea'有幾中聽, 但我不得不懷疑各人的結論究竟有幾科學, or 對改變現狀有多大幫助。從 gender politics的角度出發, 把問題約化為'男 vs 女'相當危險; 從生活藝術去入手, 我妄想'未遇到個0岩gea'比較勵志。

細心, 關心別人, 社交技巧, 藝術收養, 禮貌, 講禮儀, 謙讓, 有主見, 有學識, 儀容整潔, 合群, 有個性, 不自私, 獨立, 果斷............ 這些'條件'有幾 gendered?? 有一些可能比較男性化, 有一些比較女性化, 但我敢肯定上述的條件放在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男人女人變性人, 一樣世界通行。

那究竟是香港的男仔女仔出了問題, 還是香港人出了問題? 是全部人都有問題, 還是我們未找到個無問題的? 是我們找不到值得愛的, 還是我們不敢不願去愛?

我無答案; 或者我的答案已很清楚。

22 July 2006

發展.遺忘

看了電影《反斗車王》,又重看了《菠蘿油王子》,都在說發展背後的故事。
《反斗車王》不失為迪士尼製作,到最後仍是大團圓結局。打冷鎮原本是穿州過省必經之路,但自發展了高速公路後人們便不會再路經這小鎮,鎮上經濟亦因而衰落。意外地閃電王麥坤流落於這小鎮,被鎮內的人感動,更被靚女律師莎莎要重振打冷鎮聲威的願望打動,終於挾著閃電王的聲勢回來發展,令小鎮頓時成為跑車迷必到之地,重新帶動鎮內經濟,人們都繼續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又一個童話故事。
《菠蘿油王子》這本地製作卻悲觀得多,說著大角咀的故事,處於發展於不發展的狹縫,人們處於無可奈何的狀態,在等重建局收樓,卻等到重建局被摧毀,仍然只能無力地跳著華爾茲,在安於天命。很香港,很本土,是的,大部份香港人都自覺無力,面對大政策時都只能被動接受,即使是動畫中,連一個像莎莎般有理想有目標的角色也沒有。在香港談理想談目標好像總是會被人恥笑,大家都只會將自己包裝成「混口飯吃」的樣子,好像這樣子才是生存之道。
但是,香港要變了。近年的市區重建/土地規劃政策,民間的聲音愈來愈強烈,灣仔繼H15後有藍屋,有中西區填海亦有西九,民間的力量漸漸令政府不敢漠視民意。諮詢愈來愈多,但聆聽是否真的多了?代表愈來愈多,但參與是否平均了?
我不知道,當發現每一個運動背後其實都只是靠為數不多的有心人推動,且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群人,在動員一些群眾力量時,我不敢說香港的公民社會已經冒起。成熟的公民社會不能只靠少數的知識份子去推動,也不能只靠動員群眾,應該是普及的群眾都擁有共同的公民意識而自然聚結成為力量,不是嗎?當然,動員群眾的過程也可包括教育在內,群眾的公民意識也可以從無到有,但是太多人在做著動員群眾的事宜了,最容易動員的群眾根本不能分辦那些是教育那些是利用,這樣的工作對公民社會真的有利?
我慶幸可以搞西九,參與過程中自己認識多了,也體會多了,自覺確確實實地在鼓勵公民參與,提昇公民意識,雖然力量很少,影響力很少,也是可見的影響。我相信生命影響生命,我喜歡Pay It Forward的理論,一個人只要影響三個人,那三個人可以繼續pay it forward的話,影響力終會達至整個社會。
很多電影都很好,也多得仍有很多很有心的人去做電影,將人們在高速發展的中遺忘了的東西拍下了,人們在消費的同時被迫反思這些基本的東西,遺忘也沒有那麼澈底。

19 July 2006

讀書

有趣呀有趣呀, Chi 煩請多多介紹你的書單, 跟大家分享一下 :)。
---------------------

我大概從小五小六就養成個壞習慣, 背包裏總會放一本閒書 (or 鹹書?), 導致書包總是太重, 可能是今日腰背經常受傷的原因。

最近拿起了陳雲的一本文集, 其中一篇分享了他在中文大學跟德國留學時所養成的閱讀、學習習慣, 感概良多。每次讀到一些文化人如陳雲、雷競璇等人的文章, 或看到他們分享自己的求學經歷, 見他們遣詞用字精簡而平實, 行文如流水, 見解精闢, 學貫中西, 著實讓人感到汗顏。

我看書, 總看閒書, 不看學術書, 不看經典。也許是從看金庸培養出的習慣, 看書是飛得很快, 追劇程, 找重點, 很多細節也遺漏了, 很多文句經典錯過了。人家看書過目不忘, 我卻是過目即忘, 且從不做筆記、批註, 故即便是看到很好的書也好, 那種對知性的衝擊也不能持續到生活中, 有如過眼雲煙, 轉眼即逝。

另一大問題是我只看中文書, 不看英文書, 更遑論其它外文。以往唸大學時還會因為功課關係, 勉強拿起英文的參考書看一下, 但小說散文則從不沾手, 看來是小時懷習慣已養成, 現在是恨錯難返了。
----------------------

前陣子在看書, 說起胡適、蔡元培、陳獨秀等的五四思想家, 回憶起小時家母從中學中借了不少魯迅、胡適等人的小文集給我看, 應該說是對我的一個重要啟蒙。五四新文化運動催化了中國現代化的道路, 其提出的問題、質疑及主張, 今天的中國還沒有真正的逐一回應、解決。

可惜自己不學無術, 只能苟全於亂世, 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

08 July 2006

超女, 你哭啥?

去年當《超級女生 》選舉在大陸掀起旋風時, 我在香港渡過鬱悶的夏季, 未能投入到這個偽民主的風潮。今年我決心要趕上大潮, 雖然未必看到直播, 但凡有重播我都會把握機會, 熱捧超女。

就在這心態下, 上星期在咩城家中看了一場成都唱區7進5的重播, 竟然教我嘔心非常。
---------------------

超女的評分機制有三個組成部份: 公眾的支持度(公眾以短訊支持他們喜歡的參賽者); 專業評委(即歌手呀、主持呀、音樂老師呀等)的評份; 預先登機的現場'選委會'(公眾可登機成為'選委', 隨機抽出後會在現場決定哪些參賽者要被淘汰)的投票。在這樣的 incentive system下, 要勝出比賽首先要有公眾緣令人肯花錢發短訊支持, 另外就要了解'專業評委的要求, 並懂得在現場討好那些'選委'。

話說當晚我剛看到7進5(即7個選手中要踢走2個)的第一次淘汰。主持人留低了三個在短訊支持度最低的選手, 並要求得票率最低的選手在兩名競爭者中選一名進行PK賽(單挑)。由於PK賽的生殺權掌握在'選委'而非專業評委手中, 挑一個不合觀眾緣但唱功好的對手是個聰明的選擇。果然, 該名樣貌不俗的女生在鏡頭前仍然流露出狡猾的眼神, 挑了個唱功比美韓紅的肥妹作PK對像。不出所料, 這名肥妹雖然甚有台型兼深得評委歡心, 但仍然以大比數死於'選委'之下。

接著便來到嘔心的時候。其它不必參與PK賽的參賽者在台下個個熱淚盈腔, 當被淘汰者在走前上台高歌一曲時, 該名功於心計的'超女'竟然也淚流滿面, 還拿著被淘汰者的巨型照片大喊支持。鏡頭一面捕捉'歌迷'門失落的表情, 一面賣弄參賽者媽媽的支持眼神, 更要命的是拍下其它選手上台支持被 out 者的'團結'。

司儀後來走出來說, 這實在是太殘忍了, 但今晚是以音樂會友, 比賽只是第二。大家只要有賣想, 一定可成真云云...........
-----------------------

我越看越嬲, 覺得他們一起傷害了我的感情。

超女的口號是「想唱就唱, 唱得響亮」, 其實還是蠻振奮的。想想一眾懷著夢想(明星夢也好、音樂夢也好)的女生努力比拼, 爭取支持, 怎麼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這場PK賽給我的印象卻是, 充斥商業利益的包裝, 極盡計算的策略安排, 浮誇虛假的眼淚, 以及不肯承認制度殘酷、人性黑暗面的犬儒。

我認為, 如超女真的想變成一個 chinese dream, 它必須:

- 停止販賣母親對女兒的支持。大家都知道八十後的年青人是獨生子女, 父母的溺愛教人心寒, 更不要說一些父母的利益計算。販賣媽媽對女兒含莘如苦的支持, 令人想起「祖國 vs 兒女」的政治隱喻。母女之情及其拉扯, 不是幾個鏡頭便交待得到。

- 停止吹噓'只要有夢想, 凡事可成真'。超女只是一個商業安排下的一個遊戲, 有些人可以把握機會, 一夜成名, 但更多人還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段的欺騙自己愚昩大眾, 會遭天修。

- 面對人性黑暗面, 承諾制度上的缺憾。既然玩得這個遊戲, 就不要扮清高, 懂得利用遊戲機制來取勝是聰明(雖未必道德); 司儀尤其是要注意, 你是主辦單位, 你批評賽制只是貓哭老鼠........ 不是為了吸引收視率, 你們會搞咁多大龍鳳? 做真小人, 不做偽君子, 這是文明的第一步。

- 不要再宣傳偽民主的訊息。媒體評論傾向指超女是民主的表現, 說這些話的人可能不懂甚麼是民主, 更可能是有心維護'中國特色的民主'。手機短訊的投票是看你有多少錢, 現場'選委'是預先登記的, 更不要說專業評委的威權判斷。如果'民主'對中國人來說就是買一個偶像的夢的話, 那無怪乎我們還未能享有應有的政治權利。

從同事的口中我知道今屆超女聲勢已大不如前, 我感到很安慰。我希望內地的媒體工作者能破舊立新, 繼續發夢。

01 July 2006

天下為公

嘩........... 台灣有個基金, 將外國一些大學的開放式課程翻譯成中文, 放到網上, 公德無量。

Check it out: 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 (O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