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透視末來
見sunfai寫得興起,東東都寫寫一些東西。希望利用這文章可以表達我對人文學科生存空間還有期望。 事實上,相比下林媽媽更愛歷史。我曾經問過她及她的師妹。她們學校的人文氣質更濃。因此,我心中十分欣賞培道。最後再多謝大家看我的歷史回顧。
讓歷史透視末來
林媽媽對我最大影響不是她叫我入c.v。(不好意思!)。她是令我重新發現研究歷史的價值。在香港讀Business的同學如果會對歷史有興趣真是少數,我希望不會是異類。在香港的環境下,研究歷史的出路,老實說,真是不多。縱使歷史系的簡介常說你可以在商業、教育、文化等不同界別工作。不過在一個so-called多元的香港地,讀歷史會被形容為一夜風流的事。
可能因為家人在大陸一群經歷過文革的前讀書人,因此他們對歷史十分重視。大約小一時,我已經聽過家人說到文革、共產黨的問題、國民黨的問題、六四‥‥‥。從小時,我看報紙時最喜歡看報紙介紹香港歷史及西方歷史。小學書架上的國旗小百科及歷史連環圖從來走不出我的手。最高紀錄是我可以每年看一本國旗小百科七八次(直至初中)。我當時最喜歡一邊食揚州炒飯,一邊看書。當時我感覺歷史好像說故事。
九八年是86人升中的日子。我不是直接升讀顧記,我是經歷一連串的入學試才可以入讀。(原因︰我懶)。對學校的感覺好像六十年代的香港人︰難民。我巴不得離開學校。因為顧記從來不會是我首選。不過,沒有想到我會因為幾科人文學科而愛上學校。當中是特別歷史。
我們學校強調「仁愛勤誠」。當中,老師對我們的關心是學校的文化及傳統。第一個令我接觸歷史的不只是一位歷史老師,而是一位間中教中史的中文老師。劉婉玲老師是在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她教我們中史。她強調歷史的趣味及以古借今的重要性。她雖然年輕(又美麗),不過她的歷史功力一點兒不差。她對清朝的歷史是十分熟悉。她不只教書,更是教育。她十分培育我對歷史的興趣。她知道我對民國史特別是蔣介石及四大家族的歷史深感興趣,她會不斷推薦一些書給我看。
在初中的教育內,人文學科所佔的比重不少。而且無論是社會科、中史科、中文科、英文科的老師,他們都十分重要發展你的興趣。(當然你有興趣與否是你的個人決定。)於是,我在中三時已經決定成為文商組的同學。
會考班的生活其實是多姿多彩,甚至風流。在我的選讀的科目中,歷史及商業是我特別愛。愛歷史科的原因是因為我是第一次正式接觸西方近代歷史。因為我從來接觸過這段歷史。對它充滿期待。所以毛俊輝曾經說過你對某一件事的愛一定會包含一種sexuality。的確,西方史令我得到不少滿足。我們的老師是史sir。史sir由中一看到我大,他是一個十分爽直的人。上他歷史堂,他好喜歡用不同的表達的手法去展現歷史及現在的關係。在討論西方近代歷史時,他強調連貫性讀歷史。因為他現在都一直堅持西方史一定要最起碼由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開始。
的確,中四五的蜜月令我對歷史開始有一份愛。不過,我當時不知道我愛上歷史。
預科的歷史生活不浪漫,是辛苦。因為開始時不習慣毛sir的教法。在中四五時候,我好習慣一種填鴨的教授。不過,毛sir強調一件事---思考。他不斷要求我們從一個宏觀的角度看一件事。他曾經說歷史是一科社會科學,你提每一件事時請提出證據,如果不是social science為何要加上science。他是顧記中歷史功夫最了得的一個。因此,他最喜歡研究一件不尋常的常法去研究。他在大學曾經以西方balance of power的學說去研究三國時代。在預科的兩年中,自信心是不斷被打沈。後來經他及我一位同學的指點下,我才明白歷史之道。
可能你會奇怪我為什麼沒有選擇歷史系。當時因為我另一位商業科老師常常鼓勵我去學習新事物。於是我中一研究股票市場,中二研究公平競爭法、中三研究全球化及知識型經濟、中四研究香港機場定位及開放天空政策、中六研究香港經濟。我以為商業是研究為主。我看到商科有得研究Organizational Behaviour、Operations Management、Strategy Management,我認為我可以學習更多不同的事情。因此,我選擇Business。
點知‥‥‥上了半年課,不是我expectation。心情灰了。在我第一年時,我都是背背背‥‥‥不是一些有意思的背誦。學習的事物並不是想像的多。簡單一句︰get loss(要知道get loss一事,請看回我之前的日記)。在思考的過程中,林媽媽時不時說起歷史。於是我開始發掘歷史的意義。歷史的借古說今性、連貫性及思考性等不斷在我心中旋律。我也下了決心我一生人一定要讀中大的歷史碩士。
看了晨輝的文章後,好認同每一個社區有本身的故事。有開心、有不開心。歷史便要讓後人再了解當中的故事。歷史是一件十分抽象的事,最起碼你不可能用錢買。不過這是你對一個文化的尊重。研究歷史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身體力行。用心去尊重及關心社區的過去及發展。這是歷史科的最高層次。
歷史研究最需要是一個學術自由的環境,容許不同的人去用一個理性的態度去了解歷史。因此,以前的史官是拿生命去工作。不過,現在的環境是不是理想?這真是要大家去深思。現在的限制可能不再是一些政治上的限制,而是一種生存空間的問題。坦白而言,我都不敢說生存空間有多大,只希望再有多一些的老師會以他們人文情懷去感染同學去愛上他們的科目。我也希望用我的例子去說讀歷史是可以有空間。
最後以我e-mail的署名作總結
「迷宮般的城市,讓人習慣看相同的景物,走相同的路線,到同樣的目的地,習慣讓人的生活不再變化,習慣讓人有種莫名的安全感,卻又有種莫名的寂寞。而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習慣會讓你錯過什麼。」幾米【向左走,向右走】
3 Comments:
嘩鴻文呀!!!!!
喂, 你可以搞商業歷史吖..... 最近好似有本內地書講匯豐銀行的發展史, 不知好不好看。
另, 其實 CV 如有 capacity, 明年應該再搞一個「讓歷史透視未來 Part II -- 回歸十週年」。
係呢,都唔一定要讀個歷史系碩士先可以研究歷史呀,其實用歷史的perspective去睇其他事也很有趣呀!
好像上星期我和學生傾香港經濟的swot,讀business同學們都會講到不得不提香港的歷史發展,因為不了解歷史背景就根本不能了解各種制度的意義及影響,不會了解這個地方的性格,亦不能分析出甚麼swot。
其實呢,我覺得各學科之間都總有關連,尤其是一些人文學科,很多時一環扣一環的,根本分不清。到了大學,我們經常強調不再是老師教書,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自學自學,除了自己去找資料外,可能用多些跨學科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會得益更大呢!
回應晨輝:好呀,有capacity我都贊成搞「讓歷史透視未來II」呀!
athena,
係就要快, 我驚俾其它人用咗呢個版頭, 做埋 d 娘嘢 :P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