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s And Girls
我必須承認, 聽著大家就'香港男女'的討論, 我覺得非常享受, 十分新鮮, 但搭不上嘴。
我想不到, 一句'作死你'是會讓人對一名女子如此失望。我因此強烈呼籲大家不要學McDull媽麥太, 失驚無神就講句作死你。
我亦都想唔到, 講得出 Yamaha Kawaii 以外的鋼琴牌子, 能夠認出幾個馬友友郎郎李雲迪任劍輝白雪仙以外的中外音樂人, 能記起鳥山明謄子不二雄黃玉郎以外的畫家等, 是可以'叮叮'聲咁為一位男仔嘭嘭聲加分。都係果句, 呼籲大家即使唔鍾意藝術, 也要買本 Whatever for Dummies 極速進修, 務求做足無限分。
一直以來, 我只看過兩本以男/女來分類的書藉, 分別是《搞定女人》及《搞定男人》, 是為了自己的幸福, 也因為寫書的人是同志。一直以來, 我相當抗拒火星土星之類的書藉, 因為我懷疑它們跟Patriarchy走得很埋。
我懷疑我的 comment '大家覺得香港的男仔/女仔唔夠班, 係因為你未遇到個0岩 gea'有幾中聽, 但我不得不懷疑各人的結論究竟有幾科學, or 對改變現狀有多大幫助。從 gender politics的角度出發, 把問題約化為'男 vs 女'相當危險; 從生活藝術去入手, 我妄想'未遇到個0岩gea'比較勵志。
細心, 關心別人, 社交技巧, 藝術收養, 禮貌, 講禮儀, 謙讓, 有主見, 有學識, 儀容整潔, 合群, 有個性, 不自私, 獨立, 果斷............ 這些'條件'有幾 gendered?? 有一些可能比較男性化, 有一些比較女性化, 但我敢肯定上述的條件放在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男人女人變性人, 一樣世界通行。
那究竟是香港的男仔女仔出了問題, 還是香港人出了問題? 是全部人都有問題, 還是我們未找到個無問題的? 是我們找不到值得愛的, 還是我們不敢不願去愛?
我無答案; 或者我的答案已很清楚。
2 Comments:
你的一句「只是大家未遇到o者」確實好絕,在戀愛上也確是對的。我從來都不以為一個完美好男人就等於萬人迷等於我會愛上,人很多時都說不出為甚麼會被另一個人所吸引。只是要維繫一段關係大家都要付出,付出的同時不免會計算是否值得;如果感情是投資的話,也要估計其升值潛力吧!
不過其實男與女的討論也不是站在「我要找對象」的層面展開的,也不是能不能愛的問題。男和女之間的相處問題不是只發生在戀愛關係中,只是日常的相處大家都已經比較傾向不分gender,因而在戀愛關係上的衝突會更為突顯,才令討論變為「擇偶條件」。
事實上,我明顯看出十年前認識的廿歲男生和今天認識的廿歲男生有著分別,你可以說是我變了,但我可舉證不少客觀事實。也許女生也變了,近年都在說參加活動時女生都較活躍,以前呢?我不知道。是的,in general男女的social roles已經轉變,但男女相處間的expectation仍然沒變,這才是問題。是社會變了,但人的心態趕不上。
"be a gentleman" 只是談笑間的產物,雖然很多人都說可行,但並不是真的打算要打造新好男人。只是有感不少未有戀愛經驗的男子對女子著實有太多的不了解,也怕遇到挫折,讓他們了解多些女生的想法也是好的。事實上男與女確有不同,需要多溝通才能互相了解呢!但男女間卻很少openly discuss對gender role的expectation,結果要從經驗中學習,不是很痛苦嗎?開心的是因為"be a gentleman"而有很多這樣的討論機會,不是要將男和女對立,只是製造些理性的討論平台和空間,讓大家分享經驗和看法,不是很好嗎?
從男男女女之間的互動入手, 從來都是相對容易刺激起大家討論性別議題的方便入門。所以你最後的兩個問題是無容置疑的。
但當社會上充斥著張小嫻以至土星火星一類的書藉, 我們不得不一再提醒自己, 在利用這個 topic 的同時, 如何避免墮入'戀愛教室'一類的論述, 將一個 consciousness raising 的機會開進了鞏固 gender stereotype 的迷宮, 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我自己覺得'Be A Gentlemen'一類的討論開啟之後, 有必要很有意識地把討論拉到去'何謂 gentlemen?', '誰告訴我們這就是gentlemen?', '如果不conform with the idea of gentlemen又如何?', '我們對性的慾望是如何被模造出來的?', '誰教會了我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等制度性的問題。
當然, 去到最後, 我們亦會回歸至個人如何面對整個制度的問題, 面對如何選擇(或是否要選擇)伴侶的問題, 那我的答案可能又會回到'等遇到個0岩 gar lar'。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