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ME Reloaded

學友仔女, 談社會, 論政經, 講文化, 搞藝術....... 過生活

30 May 2006

文化


新一輯「獅子山下」,一個大學修音樂、自小學二胡的男生,遇上經濟最差的時候畢業,輾轉間要到殯儀館才能覓得一份和音樂有關的工作,有所堅持卻又不夠堅定,害怕的不知是別人的目光還是自己的執著。

香港的音樂系畢業生要艱難地才能以音樂求生,卻遇上了北京的音樂系研究生,想要研究中國的道教音樂卻要到香港的殯儀館裡尋,為了要到香港做研究原來竟要做陪酒女郎... ...一貫的理想與現實的掙扎故事~~

很耳熟能詳的故事,卻帶出了另一種譏諷。
「很諷刺, 中國的道教音樂居然在香港的殯儀館內保存得最好。」
「是的,這份職業可能別人看來很不風光,但在文化延續的角度看來卻是非常重要的。」

內裡的一些對白,卻帶出更多的思考。

文化 - 不是抽空來欣賞、放進櫃裡保存的一些東西,是和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延續才有意思,文化才有其意義。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有多少得以承存、得以延續?又有多少被人放進了博物館的東西被人包裝成文化,而被觀賞和感嘆呢?

香港的殯儀館保存了傳統的道教音樂、日本的小學生也要學唐詩,中國卻拋棄了不少文化遺產,若真有一天正體字成了考古學者才懂的文字時,當中有多少文化會隨之而流逝?

香港亦不見得是先知卓見,不斷的舊區重建,一切新就是好的觀念,不知洗刷了多少文化的痕跡、抹殺了多少文化延續的可能性。現在談文化藝術發展區,談文化建 築,但究竟那些給予遊客觀賞的「文化」,與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是否相同?而由一眾高官、設計師、商家、議員...等人所建構出來的文化於我們的 生活又有何意義?大群的表演場地、博物館,若只由少數人享用的時候,又怎樣有助於文化藝術的發展?

香港的文化道路若是如此的走下去,恐怕只是繼續在磨滅文化的生存空間...

2 Comments:

At 31/5/06 17:56, Blogger sunfai said...

市場運作的邏輯當然是明顯的在起著作用。

但有時我覺得學者對'文化'的研究, 某些時候也好心作了壞事。一方面把一些生活裏的有機部份把它割裂出來當作一個對像去研究, 把它說成是'文化現像'就已很反諷...... 再加上學者權力的烙印令這些'文化現像'獲得大眾的注意, 便被進一步的抽離致一個相當異化的地步。

最近大陸政府將'涼茶'申請為'文化遺產'....... 可怒也, 我每天在喝的東西變了'遺產'! 更搞笑的是, 好像還有種說法是將來只有廿幾家拿了'permit'的店可以賣'涼茶', 其它店舖明明在賣廿四味, 則不能叫涼茶........ 奇哉怪也!

 
At 1/6/06 06:54,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咱們也可以把"巴士阿叔事件"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健力士紀錄大全",或"國家一級受保護動物",與之互相揮映,與日月爭輝。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