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ME Reloaded

學友仔女, 談社會, 論政經, 講文化, 搞藝術....... 過生活

02 March 2007

我的選擇


一年一度的電影節又到。咁耐無 post 文, 不如就 post 個我心水的電影名單給大家, 請指教:


-《吳清源》: 田壯壯新作, 講一個住在日本的中國圍棋大師, 好吸引。

- 《跟蹤》: 銀河影像, 超乎想像。游乃海編而優則導, 自然期待。

- 《性工作者十日談》: 邱禮濤新作, 加上朱茵及此片名, 即刻買飛。

- 《野良犬》: 跟黑澤名名作同名, 實在夠膽。陳奕迅在《常在我心》以至《愛.作戰》都有不俗演出, 值得支持。

- 《刺青》: 兩個青春玉女演譯同志戀愛, 不知是保守還是真的能挑戰異性戀霸權。

- "My Best Friend": 個男主角演過《偷窺》, 幾好戲, 有興趣再續。

-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支持許鞍華!

- "Strike": 波蘭加德國加工運, 失落了的理想?

- "Happily N'ever After": 女友指明要睇, 應該是"惡搞"童話故事吧。

- "Climates": 報紙介紹, 即管試試。

- "Cashback": 英國板《電車男》? 期待英式幽默。

- "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 邊個光頭仲咁受歡迎吖?

- 《搖滾中國樂勢力 / 拯救行動999--生死之間》: 聽說搖滾果斷係中國搖滾樂的歷史一章。

- "The Painted Veil": 因為 Edward Norton 同黃秋生。

- "Summer '04": 德國人講誘惑? 會否像《春風初渡玉門關》(Summer of '42)咁誘人?

- "Inside Paris": 男主角演過《戲夢巴黎》, 另一套對新浪潮致敬的電影。


以上為心水選擇, 但是否買到票就未知了。


另, 請各位特別留意焦點導演邱禮濤, 呢條 rock 友又拍《人肉叉燒包》又拍《等候董建華發落》, 係香港導演中的奇人, 見證著香港電影這十多年的興衰改變。可以的話, 請盡量支持港產片, 公平咖啡環保紀錄片


Write me back!

Labels:

22 December 2006

缺位

今日跟個隔代朋友去與一個愛國商人家族傾偈, 本來要分享內地環境運動的情況, 席間卻聊起天星來。

隔代朋友本身是老左派, 但怪雞的他當晚有去參與保衛天星, 年過五十仍冒雨站至凌晨。席上他批評, 民主派政棍當晚現身雖有抽水之嫌, 但健仔左派卻鬼影都無隻, 完全同社會脫節。愛國商人反擊指一眾"後生"唔跟遊戲規則玩, 無道理; 更甚是活動背後有幕後黑手, 讓反對政治勢力有機可乘, 將壓力轉向特區政府、影響施政。我O哂咀。

事先聲明, 這個愛國商人家族, 在分分鐘幾十萬上落下仍撥冗聽小弟狗吹大陸環境問題, 足見他們心仍未冷。但我著實很難想像到, 有些人看來對社會的認識真的 out 到離哂大譜。

所謂不按遊戲規則玩, 事關'滋事者'對遊戲規則的合法性及正當性早有質疑。至於'幕後黑手'、'政治操縱'的指控, 若不是他們低估了參加者的'主觀能動性'及'政治智慧', 則必然是他們的 mind-set 仍然相當土共。退一萬步講, 社會上不同利益團體的博奕本就正常不過, 講政治操控, 還有特首選舉更明目張瞻的嗎? 如果左派認清"敵對勢力"可能會將此事件變為政治籌碼, 更加應該主動出擊, 搶奪話語權。

------------------------

早前曾撰文概嘆部份民主派固步自封, 其實左派、土共何嘗不是?

當內地不少有識之士在推動維權、制度改革, 當大陸媒體在大談公民社會、公共利益, 號稱愛國愛港者卻擔心保衛天星者有政治目的..........這是甚麼年代?

特區成立十年, 解殖工程由天星開始。左派常指香港人要處理身份認同, 其實他們亦然。香港既有天星、皇后碼頭、域多利監獄的殖民遺跡, 亦有新華社、僑冠大廈、五校等反殖堡壘, 當然還有三民主義、十四K、調景嶺的中華民國故事。

保育議題的興起正正考驗我們如何處理香港一百五十年的殖民歷史, 左派也許覺得全盤稱許難以說得下去, 但特區政府打著"經濟發展"的旗號把所有記憶一手抺去卻肯定不是正途。我們必須緊記, 殖民地陪養出來的文官系統是沒有歷史的一幫無脊椎動物。

我相當期待左派積極投入觀塘、北角、土瓜灣的保育運動, 夢想他們會重新書寫省港大罷工、國粹派與學聯的一段情、工聯會以至五校的歷史, 為香港的解殖工程補上不會缺位的一章。

29 November 2006

用影像說故事

因工作需要請了一位攝影師來為學生講個workshop,因為不想是一般的教攝影,我特地要求攝影師先生強調如何用影像說故事、用影像去帶出更多訊息,希望那些不喜文字的學生可以得到啟發,知道影像也可以表達很多訊息,令他們可以嘗試投入更多。想不到我也因而獲益不少。
先前已知該攝影師曾與oxfam合作製作了一本相集,紀錄了內地民工的旅程,亦知其興趣是以攝影去紀錄、甚至演繹一些議題,所以才膽敢要求他多說一些如何以影像說故事。
這是攝影師的個人網 ,有興趣可去看看,我也是看到他的biography才知他也頗厲害。原以為他會用他的相作例,他卻介紹了另外兩個網站,都是一些photo-journalist的網。

PhotoVoice
這是一個志願組織,希望利用影像發聲,令一些邊緣社區的得到改善。
攝影師先生好像也希望類似的力量也可以在香港出現,其實亦有組織做過近似的事,我記得就有性工作者的影展,不過似乎在香港推行的在組織上、規模上、效果上都未曾令人滿意。大家都可以想想有沒有甚麼project可做?

VII Photo
這是另一個網,社會學的意味比較重,在它的features內,有不同攝影師的不同主題故事(photo essays),是更多的社會現象和study。
我也未有時間細看,攝影師先生用作例子的是Lauren Greenfield,她圍繞的大多是現代女性的身體,有一個photo essay就叫作Girl Culture,更厲害的是有一個photo essay是Beauty in Hong Kong,相信香港也未有人如此紀錄過。每一個photo essay、每一輯相都會附以一段文字說明,以令讀者明白攝影師在相片背後的訊息。

幾個網內都有不少值得細味的故事,有時間的話去看看吧!

25 November 2006

內地名菜

內地名菜
昨天普通話老師說一些在內地餐廳出現的名菜!(不是甚麼鮑魚、東星班‥‥‥)

1) 母子同心  
當然不是指我和林沛庭,而是一碟炒黃豆芽(幻想下黃豆芽的樣)
2) 白馬王子  
豆腐加一張劉德華的照片 
3) 火燒大使館 
燒豬大腸 (大腸的用途是‥‥‥)
4) 心痛的感覺 
一杯$150的清水 (荷包是不是好肉痛呢)
5) 絕代雙嬌  
一碟青椒及紅椒

好有創意!不過價錢還有創意!至少每碟100元!
見各位都要努力工作,你們一定好辛苦,東東將一些我普通話老師說的趣聞放在bog到。希望你輕鬆一下。雖然我老師常說笑,不過她的笑話的諷刺性好深。^^

22 November 2006

讓歷史透視末來

見sunfai寫得興起,東東都寫寫一些東西。希望利用這文章可以表達我對人文學科生存空間還有期望。 事實上,相比下林媽媽更愛歷史。我曾經問過她及她的師妹。她們學校的人文氣質更濃。因此,我心中十分欣賞培道。最後再多謝大家看我的歷史回顧。

讓歷史透視末來

林媽媽對我最大影響不是她叫我入c.v。(不好意思!)。她是令我重新發現研究歷史的價值。在香港讀Business的同學如果會對歷史有興趣真是少數,我希望不會是異類。在香港的環境下,研究歷史的出路,老實說,真是不多。縱使歷史系的簡介常說你可以在商業、教育、文化等不同界別工作。不過在一個so-called多元的香港地,讀歷史會被形容為一夜風流的事。

可能因為家人在大陸一群經歷過文革的前讀書人,因此他們對歷史十分重視。大約小一時,我已經聽過家人說到文革、共產黨的問題、國民黨的問題、六四‥‥‥。從小時,我看報紙時最喜歡看報紙介紹香港歷史及西方歷史。小學書架上的國旗小百科及歷史連環圖從來走不出我的手。最高紀錄是我可以每年看一本國旗小百科七八次(直至初中)。我當時最喜歡一邊食揚州炒飯,一邊看書。當時我感覺歷史好像說故事。

九八年是86人升中的日子。我不是直接升讀顧記,我是經歷一連串的入學試才可以入讀。(原因︰我懶)。對學校的感覺好像六十年代的香港人︰難民。我巴不得離開學校。因為顧記從來不會是我首選。不過,沒有想到我會因為幾科人文學科而愛上學校。當中是特別歷史。

我們學校強調「仁愛勤誠」。當中,老師對我們的關心是學校的文化及傳統。第一個令我接觸歷史的不只是一位歷史老師,而是一位間中教中史的中文老師。劉婉玲老師是在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她教我們中史。她強調歷史的趣味及以古借今的重要性。她雖然年輕(又美麗),不過她的歷史功力一點兒不差。她對清朝的歷史是十分熟悉。她不只教書,更是教育。她十分培育我對歷史的興趣。她知道我對民國史特別是蔣介石及四大家族的歷史深感興趣,她會不斷推薦一些書給我看。

在初中的教育內,人文學科所佔的比重不少。而且無論是社會科、中史科、中文科、英文科的老師,他們都十分重要發展你的興趣。(當然你有興趣與否是你的個人決定。)於是,我在中三時已經決定成為文商組的同學。

會考班的生活其實是多姿多彩,甚至風流。在我的選讀的科目中,歷史及商業是我特別愛。愛歷史科的原因是因為我是第一次正式接觸西方近代歷史。因為我從來接觸過這段歷史。對它充滿期待。所以毛俊輝曾經說過你對某一件事的愛一定會包含一種sexuality。的確,西方史令我得到不少滿足。我們的老師是史sir。史sir由中一看到我大,他是一個十分爽直的人。上他歷史堂,他好喜歡用不同的表達的手法去展現歷史及現在的關係。在討論西方近代歷史時,他強調連貫性讀歷史。因為他現在都一直堅持西方史一定要最起碼由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開始。

的確,中四五的蜜月令我對歷史開始有一份愛。不過,我當時不知道我愛上歷史。

預科的歷史生活不浪漫,是辛苦。因為開始時不習慣毛sir的教法。在中四五時候,我好習慣一種填鴨的教授。不過,毛sir強調一件事---思考。他不斷要求我們從一個宏觀的角度看一件事。他曾經說歷史是一科社會科學,你提每一件事時請提出證據,如果不是social science為何要加上science。他是顧記中歷史功夫最了得的一個。因此,他最喜歡研究一件不尋常的常法去研究。他在大學曾經以西方balance of power的學說去研究三國時代。在預科的兩年中,自信心是不斷被打沈。後來經他及我一位同學的指點下,我才明白歷史之道。

可能你會奇怪我為什麼沒有選擇歷史系。當時因為我另一位商業科老師常常鼓勵我去學習新事物。於是我中一研究股票市場,中二研究公平競爭法、中三研究全球化及知識型經濟、中四研究香港機場定位及開放天空政策、中六研究香港經濟。我以為商業是研究為主。我看到商科有得研究Organizational Behaviour、Operations Management、Strategy Management,我認為我可以學習更多不同的事情。因此,我選擇Business。

點知‥‥‥上了半年課,不是我expectation。心情灰了。在我第一年時,我都是背背背‥‥‥不是一些有意思的背誦。學習的事物並不是想像的多。簡單一句︰get loss(要知道get loss一事,請看回我之前的日記)。在思考的過程中,林媽媽時不時說起歷史。於是我開始發掘歷史的意義。歷史的借古說今性、連貫性及思考性等不斷在我心中旋律。我也下了決心我一生人一定要讀中大的歷史碩士。

看了晨輝的文章後,好認同每一個社區有本身的故事。有開心、有不開心。歷史便要讓後人再了解當中的故事。歷史是一件十分抽象的事,最起碼你不可能用錢買。不過這是你對一個文化的尊重。研究歷史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身體力行。用心去尊重及關心社區的過去及發展。這是歷史科的最高層次。

歷史研究最需要是一個學術自由的環境,容許不同的人去用一個理性的態度去了解歷史。因此,以前的史官是拿生命去工作。不過,現在的環境是不是理想?這真是要大家去深思。現在的限制可能不再是一些政治上的限制,而是一種生存空間的問題。坦白而言,我都不敢說生存空間有多大,只希望再有多一些的老師會以他們人文情懷去感染同學去愛上他們的科目。我也希望用我的例子去說讀歷史是可以有空間。

最後以我e-mail的署名作總結

「迷宮般的城市,讓人習慣看相同的景物,走相同的路線,到同樣的目的地,習慣讓人的生活不再變化,習慣讓人有種莫名的安全感,卻又有種莫名的寂寞。而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習慣會讓你錯過什麼。」幾米【向左走,向右走】